记录典型人物,解锁身边的大牛。
清华汽研院“前行有你”典型人物报道,欢迎关注!
标准是一个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标准的制定可以统一技术、产品与服务的适用性,引导产业参与者协调一致,提升产业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项标准从开始研制到发布需要经历科学严密的调研、讨论、验证、编制、评审等过程,这是一项漫长、繁复而枯燥的工作。而且,我国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的标准化意识不强,更加大了这项工作的难度。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多年如一日,怀着初心与热情去推进这项工作的人一定对“标准”有着更深的理解与更执着的信念。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主任-董金聪就是这样一位在标准化工作道路上无畏前行的人。
01无心插柳:发现标准服务的意义
在来到研究院之前,董金聪是一位在行业摸爬滚打了30多年的“清华老校友”,他曾在多家外企任高管,熟悉汽车、机械、电子电器等多个行业的研发与运营管理流程。
2015年,研究院向董金聪抛去橄榄枝,希望他来牵头组建张家港再制造分院,开展汽车零部件回收和再制造领域的技术研究,打造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基于与清华的天然“血缘”关系和研究院的创新创业氛围,他欣然接受了。
但是,在对再制造行业的前期调研过程中,他发现该行业最大的痛点在于技术、产品标准的缺失,当时,该领域的管理部门领导、专家也意识到了标准缺乏已经严重阻碍了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但是,再制造企业非常零散,规模小,没有机构愿意开展这项工作。
此时,董金聪决定由再制造研究院发起组织再制造标准项目的研究。他说,“有意义的事情即使再难,也要有人去做,而且,这本来就是研究院产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
他们组织的第一组标准是可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旧件分类分级系列标准5项,项目得到了物资再生协会在标准归口管理和项目组织方面的支持。
但是提出立项后,大多数企业的反应是“叫好不叫座”。
于是,董金聪带着团队挨个走访了近百个相关企业,给大家普及标准化常识、标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提升管理者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有30 多家企业参加了这个项目,成立了5个标准工作组。
可再制造汽车零部件旧件分类分级系列标准启动会
这一类标准在我国属于首创,工作组经过一年多的的调研讨论和编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并拿出了令评审专家满意的报审稿。
标准从零件标识、组件外观、缺陷、基本功能等几个方面提供了分类分级判定依据和检测方法,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顺利获得批准,于 2017 年 6 月发布实施。
虽然是无心插柳,但是这项工作却让董金聪深刻地了解到了标准的重要性,“各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不能脱离标准,这是一项有价值、有潜力的工作”,因此,他决定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02顺势而发:瞄准核心,打造权威平台
2017年开始,我国深入标准化改革,奠定了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由39家协会先行试点,各类协会联盟开始组织各行业的团体标准。
此时,研究院也在不断完善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决定成立汽车标准研究中心,由董金聪负责,组建专业的汽车新技术标准研究团队,通过标准引导,进一步助推行业发展。
与国家标准委等这类机构不同的是,该中心创新了工作模式,从企业和行业需求出发,策划新标准项目立项和辅导编制,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更像“科技服务公司”。
“这种模式使我们的工作更贴近产业实际发展需求,使标准在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价值落地。”
2018年,中心获得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认可,被授牌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标准联合推进机构”,成为唯一被授权的第三方标准合作机构。
标准中心资质证书
而在研究领域上,董金聪也将工作重心从初期的制造产业转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两个新兴技术领域。
这是当前汽车行业的两大热点,每一项重大技术突破都有可能重塑产业生态。同时,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使得这两个领域成为“标准洼地”,阻碍了其长期、稳定发展。
“这些新技术体系不成熟,交叉性强,行业认识不统一,基本没有可以参考的范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对组织者的专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要求很高,工作难度更大。”
由于标准项目需要全国各地调研
董金聪和团队成了高铁族,路上办公是常态
以今年4月成功发布的CSAE标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设计技术要求》为例,他介绍,这项标准从开始策划到发布历时21个月,大大小小的研讨会组织了七八场,参与单位包括上海淞泓、湘江智能、启迪云控、东风等30多家企业和十几家智能网联测试场,标准文件从草稿到发布稿经历了无数次的评审、修改。
标准启动会现场
标准工作组
“不过,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这项标准的发布填补了国内乃至国际上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设指标的空白,得到了国汽智联和工信部有关部门的肯定,成为了相关法规制定的重要参考文件。”
标准发布通知
截至目前,标准中心围绕汽车新兴重点技术领域共开展了近20项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参与了4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涉及DMS驾驶员状态监控系统、毫米波雷达、轮毂电机系统、智能网联汽车场景库等多项前沿技术,服务企业超50家。
03将“服务行业、奉献社会”根植于心
前不久,董金聪被聘为国家标准审评中心技术专家,回首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感慨,之前多年不同行业的企业管理经验,似乎都是在现在做了积累和铺垫,目前所做的标准服务工作是让他最有成就感的。
因为这个工作实实在在地为不同企业发展提供了帮助,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让自己的工作价值从“小我”上升到“大我”。
在他的朋友圈里,有一张他在口罩厂生产口罩的照片,在今年新冠疫情最严重的的时候,他在第一时间加入了口罩生产志愿者队伍,帮助企业加急生产口罩,每天在产线上至少持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
其实,“服务行业,奉献社会”的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中,也早已根植在他的心里。
右边为志愿参与口罩生产的董金聪
关于我们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是清华大学第一所面向产业应用的专业化派出研究院,致力于智能网联、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汽车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孵化企业100多家,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