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动态

戴一凡:在智能网联汽车世界里,我永远是一个入门者

时间:2020-03-05

  解锁身边的大牛,用人才刻录成长

  清华苏研院“前行有你”系列人物报道

  2020精彩再启,欢迎关注!

1.png

  正值防疫特殊时期,小编终于有机会逮到了只能“宅”在办公室里的戴一凡博士。

  作为研究院整个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第一负责人,他是院圈里有名的“大忙人”,能腾出一个小时“闲聊”实属不易。

  我跟他约的时间是中午,敲门进去,他正准备泡面:“不好意思啊,下午有个电话会议,我一边吃一边说吧”,“额,没问题”—“忙人”称号真是名副其实啊!

  就这样,在香喷喷、热腾腾的泡面气息中,他向我讲述了他和研究院之间的故事。

1

两个正确选择:“智能网联汽车”与“研究院”

  虽然2015年才正式入职研究院,但是他和研究院之间的缘起要从13年算起。他说,“从2013年清华博士毕业到2015年博士后出站的两年,是我的两个关键转型期”。

  第一个是个人研究领域的转变,他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研究领域是动力学控制,但是在2013年前后,车联网、智能安全等行业热潮开始在国内兴起,也就是现在的智能网联汽车,他的导师—李克强教授指导他朝这这个领域转型,他也认为这个新方向在未来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于是,他积极参与了中国车联网(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的筹建组织工作,参加了产业发展路线图、蓝皮书等各类政策性文件的编写,逐步加深对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认识,成为了国内较早投身这一领域的那批人。

1.png

戴一凡参与编写的部分政策类书籍

  第二个则是从学生到工作骨干的身份转变。因为研究院和清华的天然血缘关系,而且经常听到很多老师、师兄在这个平台的“创业故事”,他对这里也心怀期待。他博士毕业前后,恰逢研究院开始着力布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领域,他便以兼职身份参与到研究院的相关工作中,包括早期车联网中心的组建、智能安全产品与车联网监管平台开发等。两年的学习与工作积累,让他走出学校,深入行业。

  “我很庆幸,转向智能网联、来到研究院,这两个决定我人生轨迹的选择都是正确的。智能网联让我有机会把住汽车行业的发展脉搏,是我愿意穷尽心血去探索的方向。而研究院的创新活力、平台优势…,让我的发展有了更多可能性。”

1.jpg

在中国汽车技术转移大会作报告的戴一凡

2

“老法师”领路,初探产品开发之路

  2015年,戴一凡博士后出站,全职到研究院工作。研究院也将智能网联作为战略方向,继续加大投入力量,决定由他主导成立智能汽车技术研究所,虽然初始团队只有不到十人,但是戴一凡认为,这是他个人和研究院业务发展的重要一步:

  “我开始独立带领一个团队,而研究院对智能网联的布局视角也从单一驾驶辅助产品开始转向体系化”。

  “自动泊车系统”是研究所的第一个重点研发项目。作为自动驾驶的重要场景与核心功能,自动泊车已逐步成为众多中高端车型的标配功能,但是当时国内的研究并不深入,在核心传感器、前装级量产系统等方面,市场几乎被国际品牌垄断。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快速形成自动泊车系统开发及产业化能力,研究院引进了有三十多年汽车电子系统开发经验的日本技术专家-东直哉,作为团队的技术带头人,开始了对远距型车载超声波雷达及自动泊车系统的研发攻关,逐一攻克了传感器软硬件设计、多探头配对检测、空间车位识别、泊车轨迹规划与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在两年之内就从无到有完成了基于自主超声波传感器的自动泊车系统产品样机开发,成立了苏州优达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产业化,并在成立当年就拿到了前装订单。

1.jpg

苏州优达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优达斯又推出了多传感器融合式自动泊车等全新产品,在对标测试中,系统顺利通过了有/无车位线、路沿、墙边等200多种不同场景下的泊车测试,超出市场常规要求的一倍以上,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企业相当。

2.jpg

融合式泊车系统示意图/融合式泊车系统架构

  相对于技术上的精进,这一时期让戴一凡感触更深的是和“老法师”东直哉先生共同工作时,对运营管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认识与收获:

  “他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团队运营管理的基本规则,比如‘报-商-联’的合作沟通机制、计划制定与节点把握等,还有他对待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对细节近乎苛刻的关注、任何困难都身先士卒的模范精神…让我们第一次深刻理解了‘真正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虽然我们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日益复杂,这些规则与精神却让我们能始终心系一处,保持最高效的状态”。

1.jpg

工作中的东直哉先生

3

从一个部门到一个方向,从引进培育到原创开发

  在优达斯的发展步入正轨后,戴一凡逐步从企业的运营管理中脱离出来,继续探索更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新技术。对他来说,不断尝试和挑战新的技术高峰才是最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方向。

  此时,研究院也开始整合所有智能网联相关的业务部门,成立了智能网联中心,希望能集中力量,挑战更高端,戴一凡被任命为中心负责人,带领着50多人的团队主攻“高等级自动驾驶系统研发与测评”。

  回顾研究院从早期智能安全产品到自动泊车产品再到当前自动驾驶系统的开发历程,他认为这是一个从继承转化到引进培育,再到原创开发的技术进阶过程:

  “在早期,研究院基本上是对清华已有的技术成果开展工程化研究,然后推向市场,典型的像驾驶员疲劳预警系统,是成波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在苏州由张伟博士的团队成功实现了产业化;形成一定技术与团队基础后,研究院根据市场需求,引进国内外的技术专家,提供配套资金和团队支持,开始培育自有技术成果再进行产业化,像前面提到的自动泊车系统。到现在,研究院在这一领域已经具备了核心技术的原创开发能力,瞄准高等级自动驾驶的研发与测评领域,我们已经开发了多个领先的技术成果,比如,SLAM定位与感知融合技术、智能决策与运动控制技术、仿真与数字孪生系统构建技术等。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场景库“镜”已正式发布,大数据自动标注服务平台已上线运营,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在多个企业和场景下落地应用。”

2.jpg

自动驾驶场景库的部分典型场景

1.jpg

大数据自动标注服务平台

2.jpg

研究院T-SARI自动驾驶车队

2.png

研究院为客户开发的无人驾驶物流车、港口运输车自动驾驶系统落地应用

4

建产业服务平台、做行业加速器

  基于在智能网联领域的技术领先实力与品牌影响力,研究院在短短几年内先后拿下了 “江苏省车联网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和 “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多个省级重大平台资质,抢占了江苏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制高点,成为江苏省汽车产业资源集聚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

  其中,2018年获批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是代表江苏省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联合了省内外多家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同成立,主要开展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共性技术研发,并推出测试工具链等通用产品。

  2019年获批的“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是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以智能网联汽车仿真与HIL测试、信息安全测试等新型测试业务为核心。相比传统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测评内容、测评工况、测评工具都有巨大的变化,且相关产品标准处于起步阶段,无规可依,迫切需要摸索新的测试方法、研发新的测试工具。这些都是他们重点要做的事情。

1.jpg

传感器仿真测试

1.png

毫米波雷达测试平台

  此时的戴一凡,也从一个部门的负责人变成了一个由多部门、多平台、多企业构成的整个研究院智能网联业务方向的负责人。

  他认为,各级创新资源集聚将使研究院开放、开源的平台优势发挥到极致:

  “经常有人问我,这么多做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的企业,你们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其实,我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开源,‘授人以渔’。通过开发行业瓶颈及共性技术,我们的目标是建设国内最专业的研发平台与检测中心,成为企业技术进阶路上的好伙伴、整个行业技术进步的加速器”。

1.png

智能网联汽车研发与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核心业务

1.gif

保持“入门者”的谦卑,在冷静期里谨慎前行

  对于整个行业的现状与发展,他认为,目前的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行业追捧的热点逐步回归到冷静期。没有人会质疑它在提升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率、降低能耗与排放方面的巨大潜力,对未来交通模式、社会模式的巨大颠覆力。但同时,大家也逐步认识到它的成熟需要一个周期,技术难题、标准法规、基础设施、商业模式…都是需要合力逐一解决的问题,真正的无人驾驶社会离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

  “在这样的冷静期里,技术开发、分析测试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对我们是一个利好,但同时,整个行业发展进入深水区,研发门槛显著提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也将使我们面临更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谨慎地把握住前行的方向,才不至于随波逐流,迷失目标。

  就我个人而言,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行业里,我认为我永远是一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学习的‘入门者’”。

  采访结束,戴一凡又进入了下一个远程会议中,对他们来说,疫情只会改变工作内容和形态,而不会影响工作状态,此时正是谋篇布局、修炼内功的好时机。

  在文末,我将戴一凡送给团队的“三心”精神分享给大家,希望我们都能在春风到来之时,遇见更好的自己:

  保持好奇之心:就像大航海时代的世界,当今的汽车产业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要密切关注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并要有引领行业发展的雄心与自信。

  不堕进取之心:努力进取,在广阔的发展空间中找到自己的成长之路,走向技术专家、管理骨干,成为团队乃至行业的领军者。

  锤炼匠人之心:我们从事的工作,关乎交通安全、生命安全,必须心怀敬畏,悉心雕琢,严谨求证,让每一项服务、每一件产品都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匠心之作。

1.jpg

智能网联汽车中心核心团队

4.jpg

关于我们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是清华大学第一所面向产业应用的专业化派出研究院,致力于智能网联、新能源、节能减排等汽车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孵化企业100多家,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