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行业发展转型,第四届新型动力与排放控制及润滑油技术国际论坛于4月13-14日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内燃机学会联合主办,由Intertek Automotive Research、山东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汽中心、东风技术中心、北汽研究院、江淮、玉柴、长城、比亚迪、苏州五十铃、壳牌、中石油、中石化、京博石化、润英联、雅富顿、路博润、康宁、NGK、优美科、庄信万丰等4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技术同仁齐聚一堂,围绕动力转型、低碳发展等热点技术话题,通过技术报告、主题沙龙等形式,开展了一场面向未来的深度探讨。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赵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晓敏、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秘书长贾和坤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致辞。
主旨报告
能源与排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帅石金,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燃料技术及润滑剂标准检测研究室主任杨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李孟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葛蕴珊四位专家围绕新型燃料、电动化、低碳技术、下一阶段排放法规等话题,为与会人员带了四个干货满满的主旨报告。
帅石金教授聚焦车用甲醇这一新型燃料,从甲醇合成技术路径、基于中国焦炉气联产LNG、基于中国绿电等角度对基于中国焦炉气和绿电的车用甲醇合成与应用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指出低碳甲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杨鹤主任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国车用汽油清洁化历程以及下一阶段重点关注关注的油品质量升级及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她对未来交通燃料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路径的思考,她认为石化企业必须和汽车产业协同,推动传统燃料低碳化、低碳燃料规模化的实现,开发适用于混动的高效燃料,降低车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李孟良专家围绕欧洲禁燃令与CO2中性燃料、汽车电动化与减污减碳、下一阶段污染排放法规等当前汽车排放控制技术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提出了电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等未来能源变革的趋势。
葛蕴珊教授以在重型车排放领域的多年研究积累为基础,从重型车实际道路排放、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快速老化实验研究、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快速老化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重型车 排放耐久性研究这一课题进行详细解读。
主题沙龙
对话大咖,思想碰撞
为实现全场嘉宾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活动新增主题沙龙这一环节,沙龙环节由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先生主持,邀请了四位主旨报告专家作为对话嘉宾,围绕“双碳战略下汽车动力与净零排放的思考”这一主题,对双碳背景下的汽车动力技术路线、传统内燃机净零排放技术路线及实现路径与周期、代用燃料在双碳背景下的应用前景等话题,四位专家与所有参会人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