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动态

面向未来的能源与动力技术盛宴|第四届新型动力与排放控制及润滑油技术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时间:2023-04-15

为搭建技术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行业发展转型,第四届新型动力与排放控制及润滑油技术国际论坛于4月13-14日在福建厦门成功举办。

 
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江苏省内燃机学会联合主办,由Intertek Automotive Research、山东京博新能源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华业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汽中心、东风技术中心、北汽研究院、江淮、玉柴、长城、比亚迪、苏州五十铃、壳牌、中石油、中石化、京博石化、润英联、雅富顿、路博润、康宁、NGK、优美科、庄信万丰等40多个单位的100多名专家学者、技术同仁齐聚一堂,围绕动力转型、低碳发展等热点技术话题,通过技术报告、主题沙龙等形式,开展了一场面向未来的深度探讨。
 
在开幕式上,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赵峰、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晓敏、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秘书长贾和坤作为会议主办方代表致辞。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赵峰致辞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晓敏致辞
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秘书长贾和坤致辞
 
主旨报告
 
能源与排放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清华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院副院长、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帅石金,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燃料技术及润滑剂标准检测研究室主任杨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资深技术专家李孟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葛蕴珊四位专家围绕新型燃料、电动化、低碳技术、下一阶段排放法规等话题,为与会人员带了四个干货满满的主旨报告。
帅石金教授聚焦车用甲醇这一新型燃料,从甲醇合成技术路径、基于中国焦炉气联产LNG、基于中国绿电等角度对基于中国焦炉气和绿电的车用甲醇合成与应用全生命周期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指出低碳甲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
主旨报告:帅石金《基于中国焦炉气和绿电的车用甲醇合成与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
 
杨鹤主任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中国车用汽油清洁化历程以及下一阶段重点关注关注的油品质量升级及标准化工作,提出了她对未来交通燃料全生命周期低碳化路径的思考,她认为石化企业必须和汽车产业协同,推动传统燃料低碳化、低碳燃料规模化的实现,开发适用于混动的高效燃料,降低车辆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主旨报告:杨鹤《交通燃料低碳化路径与思考》
 
李孟良专家围绕欧洲禁燃令与CO2中性燃料、汽车电动化与减污减碳、下一阶段污染排放法规等当前汽车排放控制技术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了观点分享,提出了电力零碳化、燃料零碳化等未来能源变革的趋势。
主旨报告:李孟良《当前汽车排放控制技术领域的热点观察》
 
葛蕴珊教授以在重型车排放领域的多年研究积累为基础,从重型车实际道路排放、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快速老化实验研究、柴油机后处理系统快速老化实验研究三个方面,对重型车 排放耐久性研究这一课题进行详细解读。
主旨报告:葛蕴珊《重型车排放耐久性研究》
 
主题沙龙
对话大咖,思想碰撞
为实现全场嘉宾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活动新增主题沙龙这一环节,沙龙环节由中国内燃机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树生先生主持,邀请了四位主旨报告专家作为对话嘉宾,围绕“双碳战略下汽车动力与净零排放的思考”这一主题,对双碳背景下的汽车动力技术路线、传统内燃机净零排放技术路线及实现路径与周期、代用燃料在双碳背景下的应用前景等话题,四位专家与所有参会人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交流探讨。
 
专题技术报告
专业聚焦、深度解读
主旨报告与沙龙环节后,来自国内外知名整车与发动机企业、油品公司、添加剂公司、后处理公司的18位技术专家从不同细分领域,分享了最新的技术研究经验与成果。
专题报告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动机分公司/技术副总监孙泽《柴油添加剂应用研究及后处理匹配评价》
专题报告2:玉柴股份工程研究院院长林铁坚《商用车动力低碳化挑战及应对》
专题报告3:东风技术中心总工程师龙永生《双碳背景下的政策法规及应对技术》
专题报告4:北京汽车研究总院/领域专家缪曙霞《节能混动乘用车的法规挑战及应对实践》
专题报告5:比亚迪双模系统开发中心副主任/DM平台技术总监陆国祥《DM-i超级混动系统及其专用高效发动机方案》
专题报告6:长城汽车蜂巢易创动力研究院副院长董团结《混合动力PHEV主流构型比对分析》
专题报告7: 苏州五十铃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科长崔晓丹《关于通过实车数据推断重型车的SCR触媒的水热优劣》
专题报告8:江苏省内燃机学会秘书长/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授贾和坤《低碳动力系统润滑材料挑战与机遇及实践》
专题报告9: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工 李博《汽油车电气化进程中尾气后处理技术研究》
专题报告10:中国石油兰州润滑油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 金志良《新能源汽车润滑技术自主创新及解决方案》
 
专题技术报告
专业聚焦、深度解读
主旨报告与沙龙环节后,来自国内外知名整车与发动机企业、油品公司、添加剂公司、后处理公司的18位技术专家从不同细分领域,分享了最新的技术研究经验与成果。
 
在报告环节之余,与会嘉宾在活动现场进行了更多的交流与探讨,为心中所惑寻找答案。
 
在全球一致迈向“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背景下,汽车行业能源转型、动力技术转型是必然趋势。本次论坛为在这一产业链中的重要参与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动态,开展深入交流与探讨、获得更多行业资源的重要平台,为实现共同转型发展提供了助力。相信明年的论坛将会越来越好!
 
论坛主办方介绍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成立于2011年,是清华大学第一所面向产业应用的专业化派出研究院,也是清华大学与苏州市政府合作共建的综合性汽车产业研究院致力于汽车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依托清华大学技术与人才优势、苏州地区经济与区位优势,以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为导向,研究院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低碳节能等重点方向,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引领行业发展,以技术、金融和人才服务助推产业升级,形成了科技创新、技术服务、科技金融、人才服务、技术转移、企业孵化等六大业务板块。截止目前,研究院及下属孵化企业人员规模超2000人,累计完成80多项高新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承担了150多项各级科技项目和近300项企业委托开发项目,为200多家国内外企业提供研发与测试服务,已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科院)是中国石化直属的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研发领域以石油炼制技术开发为主,注重油化结合,兼顾相关石油化工技术研发,并有重点地向新型替代燃料和新能源领域延伸,拥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炼制全流程技术平台,是国内炼油企业主要的技术提供者,具备支撑和引领现代化炼油厂建设、生产和发展的综合能力。主要科研业务领域包括:炼油、石油产品、化工、材料、新能源、环保、智能化、资源循环利用八个方面。截止2022年底,石科院共获得部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1047项,国家级奖励134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发明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累计申请国内专利11325件,获授权8151件;申请国外专利1802件,获授权1065件。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9项、银奖1项、优秀奖21项。
 
江苏省内燃机学会
江苏省内燃机学会成立于1984年,受江苏省科协直接领导,学会是由江苏省内燃机及新型动力产业链相关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及制造、教育培训、管理咨询等工作的单位、团体和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学会宗旨为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为繁荣和发展江苏内燃机及新型动力科技事业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服务、为经济转型发展服务,促进内燃机及新型动力科学技术的开发、普及、应用和推广,促进本领域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发展知识经济、发展内燃机及新型动力领域高新技术、繁荣社会经济,推进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