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三省一市”正在全面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共同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江苏智联与清华汽研院公众号在“产业研究”栏目中推出“长三角汽车产业画像”专栏,以“强信心、鼓干劲、促发展”为出发点,按照“城市篇”、“产业链篇”等多维度梳理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跟踪最新动态,探讨发展路径,呈现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生动实践。今日发布“城市篇”第五篇——《芜湖:举城造车、因车而兴,与奇瑞的双向奔赴》。
芜湖:举城造车、因车而兴
与奇瑞的双向奔赴
导读
芜湖,作为拥江发展的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有着“长江明珠、创新之城”美誉。在汽车产业发展的长河中,芜湖与奇瑞彼此选择,联手开启“举城造车”开场篇;近些年,芜湖首位扶持、锻长补短、汇聚资源、构建生态,奏响“因车而兴”发展篇;未来,芜湖响应安徽号召、扛起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迈向“汽车生态之城”未来篇。
01城市简介
芜湖,位于安徽省东南部,总面积6009.02平方公里,下辖5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常住人口超370万人。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41.07亿元,同比增长5.7%,占全省比重为10.1%。
产业方面,芜湖形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电线电缆和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02发展历程
(1)“栽种”奇瑞汽车,诞生芜湖汽车自主品牌
1997年3月18日,奇瑞汽车在芜湖城北打下了建厂的第一根桩,正式拉开了芜湖汽车产业发展的序幕。
1999年,奇瑞第一辆轿车——000001号的“风云”下线,开启了奇瑞自主造车“从0到1”的突破。
2020年,奇瑞全年累计销售73万辆,出口11.4万辆,连续18年位列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联姻比亚迪,绘就芜湖新能源汽车蓝图
2021年7月,比亚迪总投资200亿元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配件项目落户芜湖;同年9月,芜湖又拿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项目。两大重点项目的落地,为芜湖开辟新能源汽车赛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发挥龙头效应,扩大芜湖汽车产业生态圈
截至目前,全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已集聚规上企业371家,如奇瑞集团、中集瑞江、酷哇科技等整车企业,弗迪电池、威迪斯电机、杰诺瑞电控等“三电”企业,形成“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
03发展现状
(1)高歌猛进,汽车产业扛起半壁江山
2019-2023年,芜湖汽车产业产值翻了一倍,由1000亿元迈向了超2000亿元台阶;产业贡献度由27.73%上升到50.49%,占据全市GDP一半以上,撑起全市经济“半壁江山”。
芜湖汽车产量近五年从40万辆左右增长到超12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近30%,在全省占比持续稳定在50%左右,成为全省汽车产量的支柱城市。
(2)龙头引领,产业森林愈加枝繁叶茂
依托奇瑞汽车整车虹吸效应,芜湖集聚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汽车超千家,孵化出瑞鹄模具、伯特利等一批上市公司。此外,奇瑞汽车还衍生出工业机器人、智能互联、汽车金融等新兴产业,推动了芜湖汽车产业开枝散叶。
发挥比亚迪电池行业龙头优势,芜湖先后吸引超10家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配套企业落地,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优势。
(3)要素赋能,实现汽车产业提质增效
多重政策叠加,推动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芜湖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举全市之力,持续扶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引入金融活水,灌溉汽车产业“万顷良田”。2021年,芜湖规划设立规模不低于100亿元的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助力。2023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主题基金180亿元母基金落户芜湖,产业支持力度再升级。
04产业布局
芜湖各地纷纷发力汽车产业,聚焦整车、零部件、后市场服务等细分领域,呈现出特色鲜明、区域竞合的产业空间格局。
江北新区以大龙湾片区、沈巷片区为核心载体,建成奇瑞华为电动智能汽车项目,打造安徽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集群。
无为市依托比亚迪动力电池产业园,形成以动力电池为主导、电机和电控等为配套的产业链。
弋江区以智能网联汽车小镇为产业载体,以智能汽车电子产业园为双创核心区,以十里江湾公园、天子港公园、小镇环线道路为测试示范区,构建智能网联汽车全链条产业生态。
繁昌区建设5000亩新能源汽车核心关键部件特色园区,设立10亿元产业基金,引进落地以奇瑞孚祯动力、神悦新能源等代表的优质项目。
鸠江区重点发展汽车核心零部件,累计培育汽车及零部件规模以上企业180家。
镜湖区发力汽车服务业,打造汽车供销平台、软件信息服务平台、后市场平台和汽车文化生态,汇聚了瑞鲸供应链、奇瑞海外、海行云、途虎养车、保腾科技等头部企业。
湾沚区瞄准汽车零部件方向,建设国家汽车零部件加工出口基地、省级中西(新芜)国际合作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累计引培相关企业超200家。
南陵县首位培育新能源汽车和零部件产业,集聚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59家,推进整车、零部件、后市场全面发展。
05特色优势
(1)首位产业首位推进,汽车产业具备先发优势
芜湖将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始终坚持首位支持,首位推进。
工作机制上,芜湖建立成立与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链长制相匹配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产业发展相关工作。
产业扶持上,芜湖在龙头企业招引、优质企业培育、产业集群争创、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攻关、创新产品应用、企业品牌推广等方面,均制定了对应的补贴扶持方案,全方位推进产业发展。
(2)整车龙头效应凸显,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齐全
产业链锻长补短成效突出。芜湖通过做大奇瑞整车龙头优势、做强零部件细分领域、做优汽车后市场服务,累计汇聚相关企业1400多家,其中整车、零部件、后市场细分领域拥有超800多家大型企业。
产业跨区域协同成绩亮眼。芜湖充分挖掘南京软件开发、浙江数字经济、上海科创力量等周边优质资源,跨区域建立产业技术联盟,产业链协同发展成效突出。
(3)招才引智新招频出,产业后备军力量较强劲
全面招引高质量人才。芜湖创新实施“紫云英人才计划”,打造引育用留全流程人才保障机制。2023年全年招引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200个、领军人才366人及高端人才3691人,人才总量突破100万人。
创新培育产业化人才。芜湖鼓励高校设立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产业教授”岗位,推动校企开设产业“订单班”超50个,定向培养行业紧缺人才近3000人,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06未来展望
“咬定青山不放松”,芜湖锚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之城。
2023年10月,芜湖出台《关于聚焦首位产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量达到30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初步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当前,汽车产业发展重心东移,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正逐渐成为我国弯道超车引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芜湖,作为一个汽车产业基础优势突出、产业配套较为完善的城市,正进一步通过壮规模、锻链条、强创新、构生态,扛起安徽汽车产业版图半壁江山,朝着汽车生态之城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