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动态

产业智库丨2023年长三角汽车产业大事记

时间:2024-02-29

  清华汽研院-产研咨询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年来,“三省一市”产业结构全面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全生态链在长三角地区持续集聚壮大,已经成为“三省一市”重点发展领域的共同选项。长三角汽车产业基础和协同优势明显,综合发展水平全国领先。2023年,“三省一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超过40%,约占全球25%。

  在此,我们从产业政策、行业生态、重大项目等多个层面,对长三角“三省一市”过去一年的代表性事件进行简要梳理和盘点。发展日新月异,难免挂一漏万,但希望可借此为汽车行业贡献更多智库力量,期冀长三角跨区域产业协作和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江苏省

  锡苏先后发布市级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

  2023年2月,无锡发布《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以立法保障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适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地方性法规。10月,苏州发布《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为苏州智能车联网先行先试、路网有序测试、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在苏州举行

  2023年10月,第29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的100多场不同类型的会议在苏州成功举办。时隔16年,苏州成为继北京之后,第二座代表中国举办该大会的城市。智能交通世界大会是智能交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际会议,由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发起并轮流举办。

  江苏率先立法促进车联网产业发展

  2023年11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决定》。作为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全国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该决定针对新业态、新问题进行创制性立法,为江苏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法治保障。

  省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南京举行

  2023年11月,省工信厅在大会上发布工作报告,预计到2030年,江苏省汽车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其中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南京江宁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相城区、无锡高新区、锡山区5个省级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成果丰硕。

  知行科技成为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

  2023年12月,知行汽车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登陆港交所,IPO融资5.96亿元,正式成为苏州以及港股的“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专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高科技公司,国内第二大第三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商。

  南京外贸“新三样”规模跃居全省第一

  2023年南京外贸“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出口351.9亿元,同比增长21.2%,规模跃居全省第一,成为拉动南京外贸发展的新增长极。2023年,江苏外贸“新三样”累计出口1949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2.3%

  新型零部件领域龙头企业成长迅猛

  江苏时代入选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世界级“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常州首家,江苏“灯塔工厂”总数达12家,居全国第一。蜂巢能源获得宝马集团欧洲区近90 GWh的电池订单,订单价值估计达到540亿元。图达通高性能激光雷达车载市场累计交付突破20万台,保持市场领跑地位。

  新能源驱动江苏迎来“万亿GDP”第5城

  2023年,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近68万辆,占全省产量约七成。动力电池领域产业链完整度达97%,居全国首位。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80亿元,增长15.0%。常州以新能源产业为引领,推动制造业智改数转, 成为继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后,江苏第5个跨入“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

上海市

  浦东出台新规促进无驾驶人创新应用

  2023年2月,浦东新区正式实施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的规定及实施细则,为浦东新区内划定路段、区域的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活动提供操作指引,为企业开展收费的商业试运营活动打开通道,标志着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法治保障新轨道。

  嘉定出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新方案

  2023年4月,嘉定区印发《嘉定区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2023-2025年)》,通过对产业规模、核心技术、产业生态、创新应用、数据融合及人才引进等多方面政策强化,推动嘉定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2025年达到3000亿元。

  “双智”试点现场验收名列第一批首位

  2023年5月,上海“双智”试点项目通过住建部、工信部联合验收专家组现场评估验收,获得优秀评级,综合得分列首批试点6个城市首位。上海在全国率先布局构建“双智”试点场景,在嘉定区实现国内首个城市全域、全场景、全类型自动驾驶车辆示范应用,示范应用规模居全国之首。

  国内首发无驾驶人道路测试牌照

  2023年6月和7月,上海分别在临港新片区和浦东金桥向友道智途、图森未来、赛可智能、云骥智行、百度智行、AutoX安途、小马智行共7家企业的30辆车颁发基于立法基础的无驾驶人道路测试牌照,截至年底累计测试里程9.47 万公里。

  浦东新区金桥未来出行产业园开园

  2023年7月,总规模约36万平方米的“未来出行产业园”开园,中科新松、黑芝麻智能等11家企业和14家投资机构首批签约入驻。金桥集团将着力打造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接驳公交、特大型停车场库自主泊车、车路协同信息服务、无人配送装备等五大“未来车”产业应用场景。

  首发两项标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

  2023年8月,在上海市通管局的指导下,两项团体标准《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规划建设和验收要求》和《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要求》正式发布施行。这是国内首部支持高级别自动驾驶的5G网络性能和建设验收标准,填补了国内外相应标准的空白。

  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政策持续收紧

  2023年12月,上海发布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2024版,新规虽然依旧保留“绿牌”免费发放的大方向,但申请条件方面较2023版更加严格,对于“新上海人”和增购人群影响尤为明显。在个人用户申领要求、申请个人拥有车辆条件、单位用户申领要求等方面作了一定程度收紧调整。

  深入开展测试示范和应用场景拓展

  截至2023 年底,上海累计开放测试区域总面积912 平方公里,其中嘉定464平方公里和临港386平方公里实现全域开放,累计向32家企业774辆车颁发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自动驾驶测试里程743.7万公里,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年出行服务超15.4万人次,年货运量6.6万TEU运输量。

浙江省

  多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行动方案

  2023年1月,浙江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科技厅印发《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120万辆,占全省汽车生产总量比重超过60%,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10%左右,新能源整车出口量超过20万辆。

  德清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2023年4月,工信部批复支持浙江(德清)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成为全国首个以县域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德清以“地理信息”和“全域开放”为两大特色,实现全域949.3公里道路开放测试,为全国县级城市车联网部署应用探索和累积经验。

  成立首家市级汽车商业秘密保护联盟

  2023年6月,宁波海曙区成立全国首家市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商业秘密保护联盟,填补了该领域自律公约的空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更加专业化、组织化,推动商业秘密保护落地见效。

  出台系列政策力促新能源汽车下乡

  2023 年7月,浙江出台新能源汽车下乡三年行动方案,并印发“十大行动”清单。计划到2025年,累计建成充电桩230万个以上,乡村不少于90万个,满足400万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其中建设公共充电桩12万个,乡村不少于2万个;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建成维保服务网点超500家,实现公共充电县乡全覆盖。

  省市出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

  2023年8月,浙江省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加氢站发展规划,提出建设全省统一的加氢基础设施智能运营管理平台,改造提升现有加油(气)站、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到2025年建设加氢站50座以上。湖州也先后发布氢能发展规划及实施意见,提出建设独立加氢站和综合供能服务站的具体目标。

  零跑汽车获国际行业巨头战略性投资

  2023年10月,零跑汽车获得Stellantis集团15亿欧元的战略入股,双方达成深度合作并签署全球战略伙伴关系,Stellantis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作将使零跑汽车迅速进入全球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欣旺达动力义乌基地项目正式投产

  2023年12月,欣旺达动力义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首块电芯及PACK包正式下线,浙江金华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项目正式投产,欣旺达动力义乌基地正式进入快速发展运营阶段。欣旺达动力义乌基地总投资213亿元,建设年产能约50GWh的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嘉兴南湖率先进行飞行汽车示范应用

  2023年12月,嘉兴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与小鹏汇天签署预订协议,计划预订100台“陆地航母”飞行汽车,用于公路、水路等交通领域综合管理以及飞行营地的体验、场站接驳运输等。南湖交科院与交通部科学院、民航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发布《中国交通“路空一体”发展报告》。

安徽省

  七大整车厂联手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

  2023年5月,蔚来、大众、奇瑞、江淮、长安、比亚迪、汉马等安徽省内七大整车企业共同签署建设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共识,加强联合创新,强化整零协同,共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水平。

  持续推动长三角汽车产业协同生态建设

  2023年5月,省发改委发布产业生态建设方案,提出未来5年将累计安排200亿元财政资金,其中省财政100亿元,专项用于7大生态建设;设立超1000亿元的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6月,安徽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

  省委省政府顶格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

  2023年6月,安徽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召开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推进大会,出台指导意见,成立省委书记、省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组建实体化运作的省汽车办,将汽车产业列为“首位产业”,明确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推动全省汽车产业尽快迈上万亿级新台阶。

  安徽中鼎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

  2023年6月,安徽中鼎跻《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全球百强之列,成为国内13家上榜企业之一,安徽省内唯一一家。中鼎公司总部位于宣城宁国市,是首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3年销售收入282亿元,同比增长27%。

  蔚来与多家车企合作开放换电业务

  2023年11月,蔚来分别与长安和吉利达成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换电车型研发、电池资产管理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2023年蔚来新建换电站1011座,总数已超过2300座,其中747座是布局在高速服务区或距离出入口很近的高速换电站。

  省人大通过省级新能源汽车专项立法

  2023年12月,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条例》,这是全国首部省级层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地方性法规,条例从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出发,共设7章43条,包括总则、创新引领、产业链提升、场景拓展、开放合作、支撑保障及附则。

  安徽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加速海外布局

  2023年,奇瑞汽车出口量达到937148辆,同比增幅高达101.1%,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国轩高科分别在斯洛伐克、德国哥廷根、美国伊利诺伊州等地建立电池工厂,在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生产和供应实现本土化,形成欧洲、北美、东南亚三处海外关键点位布局。

  安徽汽车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3年,安徽汽车产量249.1万辆、同比增长48.1%,跃居全国第2位。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同比增长60.5%。安徽目前拥有奇瑞、蔚来、江淮等7家整车企业和1200家配套企业,基本形成合肥、芜湖、宣城、安庆等多市联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