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新闻动态

产业研究丨长三角汽车产业画像——上海

时间:2024-03-22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三省一市”正在全面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共同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江苏智联与清华汽研院公众号在“产业研究”栏目中推出“长三角汽车产业画像”专栏,以“强信心、鼓干劲、促发展”为出发点,按照“城市篇”、“产业链篇”等多维度梳理产业发展历程和现状,跟踪最新动态,探讨发展路径,呈现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建设的生动实践。今日发布“城市篇”第二篇——《上海:从合资到自主,打造世界级产业高地》。

  上海:从合资到自主,打造世界级产业高地

  导读

  上海,东方明珠,一座历经百年风雨洗礼的国际化大都市。自近代以来,上海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上海汽车产业,经历了从合作生产到独立创新的转变,也实现了从国际技术引入到本土汽车出口的飞跃。这座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力,吸引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目光,展现出无限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上海正逐渐崛起为世界汽车产业的新高地,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追赶超越再添浓重一笔。

  01城市简介

  上海市总面积6340.5平方公里,辖16个区,常住人口2476万人。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72万亿元,较上年增长5.0%。

  产业方面,上海“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引领作用和促进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新能源与智能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集群发展。“3+6”产业体系是对六大传统重点产业的延续、拓展和融合。

  02发展历程

  (1)中国汽车产业的启蒙之地

  上海,早在一百年前,便走在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前沿。已有部分经营汽车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如利喴汽车公司,也有如宝锠号(上海活塞厂前身)、杨福兴铁铺(上海汽车底盘厂前身)等家庭作坊式企业,但并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体系。

  1949年上海解放后,利喴汽车公司被接管,后经数次重组,从官僚资本企业改造成全民所有制国营企业,并更名为上海汽车装修厂。1957年9月,上海汽车装修厂试制出上海第一辆越野车,该车的动力采用南京汽车厂最大功率为50Ps的四缸发动机加以改装。同年12月,该厂与上海内燃机配件厂、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制造厂共同协作,试制出上海第一辆三轮汽车。

  (2)改革开放腾飞的合资汽车

  对上海、对中国汽车产业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1978年,经邓小平批示,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轿车合资项目开启谈判序幕,中国汽车制造业迎来历史性机遇。合资的双方是上海汽车制造厂(上文上海汽车装修厂更名后名称)和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要造的款式是大众在美国市场畅销的一款车型——桑塔纳。

  1982年,上海汽车制造厂正式获得德国大众公司的授权,开始在中国进行桑塔纳车型的组装。桑塔纳用将近十年时间完成了零部件的基本国产化,这意味着上海及长三角具备了基本的汽车零部件供应能力,上海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1997年,上海汽车制造厂经过多次改制正式成立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同年,在浦东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签订新的合资项目,加速融入经济全球化发展。

  (3)逐步由合资走向自主品牌

  在把技术“引进来”之后,上海也开始积极推动自主企业研发,以形成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进入21世纪后,上海汽车产业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加速发展。

  上海汽车产业以上汽集团为主力军,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从第一款自主品牌中高级轿车荣威750的诞生,到实现向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主流市场批量出口的突破。2022年,上汽集团整车销量连续十七年保持国内第一,自主品牌销量占据“半壁江山”,海外销量七年国内居首,并率先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双百万辆企业”。2023年,公司第19次跻身《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84位,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

  03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海充分发挥其在汽车产业的坚实基础和综合优势,加速推进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转型升级。上海在此过程中不断加强产业布局,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已经逐步转型构建起一个完善的新型汽车产业体系。目前,上海产业链相关企业超过600家,其中整车制造企业8家,既有上海汽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扎根本地多年的整车企业,也有主流车企在亚洲区的大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比如特斯拉(中国)、蔚来汽车、理想汽车等。

  上海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力,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8.68万辆,排名全国第二。究其原因,一方面拥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与上汽等整车企业的产能贡献,另一方面,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相比其他地区优势明显。

  04产业布局

  上海汽车产业空间分布呈现了从“一区独大”逐步向“多点协同”的发展趋势,坐拥全国最强汽车城的嘉定区,一度位于上海GDP第二大区,汽车产值接近上海全市的三分之二。但随后嘉定该项指标占比在波动中下滑。并且,在上海新能源整车制造中,嘉定主导地位逐步下沉,迎面而来的是嘉定、金桥、临港形成“黄金三角”新格局。

  嘉定区是全国城市中规模最大、汽车产业链最完善、产业集聚程度最凸显的地区,嘉定目前集聚了研发机构100余家,拥有上汽大众、上汽乘用车、蔚来汽车等整车企业,以及近3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纳了汽车制造、研发设计、销售贸易、文体博览、人才集聚培养等功能,也是国内首个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和国内唯一的电动汽车国际示范区。

  浦东新区不仅有老牌汽车产业集聚区——金桥开发区,而且还有近年崛起的临港新片区。在上汽通用的带动下,金桥的汽车产业成为浦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千亿级别产业。目前,金桥正在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从土地、招商、培育、人才、生态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一条全新的产业链。在临港新片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带动了许多配套企业在临港扎根。这一系列的发展使得临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而汽车产业是临港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的产业。

  奉贤区将汽车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产业,借助近邻特斯拉超级工厂的区位优势,推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企业向奉贤集聚。据统计,2023年1-8月,奉贤区新能源汽车完成产值334.6亿元,可比增长98.2%。同时瞄准智能网联汽车,奉贤区打造了国内首个“智慧全出行链”自动驾驶开放测试区,获交通部批准为试点。、

  05特色优势

  (1)自主与引入双轮驱动新能源整车产业发展

  立足于燃油车产业雄厚的基础上,上海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力,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28.68万辆,排名全国第二。究其原因,一方面拥有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与上汽等整车企业的产能贡献,另一方面,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相比其他地区优势明显。

  据数据显示,上海是全球少数拥有三个以上主机厂的城市,拥有超过全产业链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以特斯拉为例,其上海工厂目前已实现零部件本地化率95%以上。

  (2)坐拥港口与整车双重优势,汽车出海率先发力

  2023年,上海市进出口总值达到4.21万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其中电动汽车出口值首次超过千亿元,达到1208.9亿元,年增长43.9%。

  上海作为中国汽车出海的核心区域,拥有全国领先的整车生产基地和完善的汽车产业链。其老牌车企上汽2023年出口销量增长18.75%,连续八年国内第一。

  而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成为全球出口中心,支撑总部全球交付量的一半以上。拥有“上海血统”的中国汽车,正在伴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逐步变身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新宠儿。

  (3)厚积薄发,多点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全突破

  上海作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近些年也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在嘉定区、浦东新区以及奉贤区等产业重点集聚区,已经形成了各有侧重、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嘉定区全力抢占汽车产业“新赛道”,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分布,形成了材料级、零部件级、系统级和整车级等全套的研发测试及检测认证网联汽车完整生态圈。

  浦东金桥基于雄厚的汽车产业基础,集聚了上汽通用、华为上海研发中心、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等智能网联的头部企业及行业知名企业,“未来车”产业逐步形成生态。

  临港新片区高起点规划建设高等级自动驾驶示范区,带动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汽车电子、软件算法、互联应用全链条产业发展。

  06未来展望

  “任市场波动潮起潮落,我自岿然不动,为汽车产业的辉煌砥砺前行。”对于上海的汽车产业,这座城市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决心,持续不断地在技术革新、产业升级上发力,誓要引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潮流。

  2022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标,到2025年,本市初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体系。核心技术研发取得重大进展,核心装备初步实现自主配套。大规模、多场景、高等级、多车型应用初具规模,智慧交通生态加速融合。

  2023年6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到,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新能源汽车爆款产品,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终端品牌。

  过去的一年,上海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重大重点项目落地,包括华域汽车技术上海研发中心、宁德时代上海生产基地等;也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加速应用,目前有8家企业、160余辆汽车在嘉定和临港新片区开展常态化智能网联出租、重卡以及公交示范运营。

  展望未来,上海,这座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同样怀揣着汽车强国的梦想,正以坚定的步伐,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峰。在这场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上海正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实现汽车产业的华丽转型,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