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8日,第二届OnSite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答辩会在同济大学交通工程学院成功举行。本次比赛共吸引77所国内外高校、309个团队、1268人参赛,对算法进行了1618次更新,开展超过160万次场景测试。相比于第一届挑战赛,覆盖高校更广、参赛人数更多,影响力更大。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四发教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作为裁判委员会委员评议确认了各赛道名次排序,研究院合作伙伴先导(苏州)数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赛事支持单位。研究院自研自动驾驶在线测试工具及场景用例(自主代客泊车AVP)与自动驾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 OnSite 实现了集成应用与交叉验证,支持了第二届 OnSite 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第三赛道顺利举办,协助打破了科研与产业界壁垒,实现了产学研精准、快速对接。由研究院承办的第三赛道泊车赛道共吸引国内外72个团队报名参加,队伍涵盖高校、企业(6家),专业覆盖交通、汽车、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学科。比赛期间共进行了 500余次算法更新提交,开展了15万次单个场景测供线上客服答疑300余次,赛程共持续3余月。
本次泊车赛道共设置 ABC 三套试卷,合计312道赛题,覆盖水平、垂直、斜方位等多种停车位场景。经过两个月的B卷开卷测试和C卷闭卷测试,最终上榜团队25 个,其中武汉理工大学贺宜团队、贵州大学王广玮团队、北京理工大学于会龙团队取得前三名成绩。其中贺宜团队成功完成了B卷、C卷全部的场景,算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王广玮团队单项场景得分较高,但C卷57号场景未能成功泊入。于会龙团队在泊车速度与舒适性较为优秀,但完成率不及上面两个团队。从其他参赛队伍得分来看,一些基础简单的场景对于参赛者挑战不大,大部分队伍都可以直接泊入。主要拉开分数的场景有:两侧有柱子的侧方位场景、尾部有棱形柱、泊车前进路径有柱子场景等。通过对比赛规划的轨迹我们也发现自动驾驶算法泊车普遍缺乏灵活性,自动驾驶泊车比起人类司机泊车,通常会规划好路线,对于突发情况与障碍物,多数会选择驻车等待,不会灵活进行避让,整体行车风格过于保守。
各队伍答辩完毕后,裁判委员会专家对算法进行了检查,确认最终卷面成绩有效,由裁判委员会专家余贵珍教授代王建强教授宣布本次比赛的最终成绩。随后,裁判委员会徐志刚教授分别从筹备工作总体进展、软件开发进展、原型车开发进展与比赛组织进展四个方面介绍了第二届OnSite 算法挑战赛季后赛-虚实融合赛的筹备情况。最后,赛事裁判委员会的各位专家就OnSite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与平台建设思路进行了开放的讨论与交流。结合两届挑战赛情况,各位专家们分别就每一个赛道的发展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意见,这些意见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赛事的规则和流程,并为参赛选手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和发展空间。至此,第二届0nSite自动驾驶算法挑战赛线上仿真赛圆满落幕,接下来,项目团队将针对泊车赛道线下比赛进行部署设计,预计九月中旬正式举办泊车赛道季后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