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首部南极内陆50吨级“哈雷”式重载雪橇从广州启程,随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出征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昆仑站(泰山站)任务,前往南极进行全面的技术测试。这款雪橇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极地超大型、液压式重载运输平台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首台套国产化工程应用,为南极内陆大型运输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载运输雪橇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设计,靖江亚泰集团制造,针对南极内陆极端环境与恶劣工况下的重载运输需求,设计具备单次承载45-50吨标准集装箱的运输能力,实现极端条件下重载物资的集约化运输。同时,联合研发团队通过使用自主液压升降技术,使得这款重载雪橇具备更强的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应对南极内陆昆仑站、泰山站及沿途极端环境中的严苛挑战。
本次任务将集中在南极中山站至昆仑站沿途,进行一系列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技术测试,包括承载、行驶测、脱困、侧摆及姿态能力的各项测试等,这将为第二代重载雪橇的研发提供真实的环境反馈,积累测试数据,实现快速迭代,为后续大规模应用做好准备。该装备的研制填补了我国在极地重型运输装备领域的空白,项目所采用的智能液压升降系统、自适应抗压结构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将打破国产重型雪橇对国外装备的依赖,实现从“跟随式”到“引领式”的跨越。
基于该装备的产品规划,重载雪橇可在运输基础上实现二-三层的移动式自主科考中心、陆空指挥中心、应急保障中心、站外医疗中心等定制化功能,未来三年内,研发团队将通过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提升雪橇的综合性能,逐步形成自主可控的南极内陆重载运输技术体系与工程应用能力,提升我国在极地考察与资源开发领域的全方位竞争能力。
正如联合研发团队所提到的:“我们不仅是在设计研发一台雪橇,更是在验证一种面对极限挑战的科技信心。”未来,伴随着科技创新引领与工程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中国必将在南极考察与国际合作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为全球极地考察与研究事业贡献更多“中国智慧”。